对于父母来说,睡眠不足是经常发生的事情,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,为了照顾孩子,两小时就要醒一次。 同样有这个烦恼的,还有帽带企鹅。 帽带企鹅的睡眠,可以说是“碎成渣渣”了,每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大约是11个小时,但每次只睡4秒,这样的微睡眠,一天要执行10000次。
对于父母来说,睡眠不足是经常发生的事情,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,为了照顾孩子,两小时就要醒一次。 同样有这个烦恼的,还有帽带企鹅。 帽带企鹅的睡眠,可以说是“碎成渣渣”了,每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大约是11个小时,但每次只睡4秒,这样的微睡眠,一天要执行10000次。
我第一次知道白头鹎,已是2020年居家办公的时候。就是在那个暮春初夏的时节,窗外的月季已经抽出繁茂枝条,批量花苞还在酝酿之中。突然一群鸟,打闹着来到月季花枝上,一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。于是连忙拔掉充电线,点开手机照相机功能,快步走到飘窗边,准备趁机拍下一些照片。专注打闹的它们,因为光线外明内暗,没有注意到房间内有已经靠近窗户的人,还在扑闪着橄榄色纵纹的翅膀,飞上飞下地争夺着配偶。 我是后来才明白过来这白头鹎故事。手机照片里留下的最好一张,恰恰是一只抓着花枝回头看向玻璃窗的白头鹎雌鸟。那些你追我赶、你争我抢的雄鸟们,…
15头亚洲象,一路向北,从西双版纳保护区出发,历时一年零三个月,来到玉溪市峨山县城附近。截至发稿,象群已抵达玉溪市红塔区,距昆明市晋宁区只剩50公里。它们要去哪儿,为什么一直“北上”?这场全民聚焦的“观象”奇观,对大象而言,却是不得已的迁徙。 一只落单的小象在农田里慢慢踱步,几百米远的水塘边,七八个农民在静静观看小象的动向。这是峨山县人林静(化名)用手机拍摄下来的画面,她第一次亲眼看到野象来到乡村和城市的边界,觉得不可思议。“大象不在我们这样北的地方生活,一般都在西双版纳、普…
研究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形成,跟章鱼有什么关系?哲学家、生物学家、物理学家、海洋学家都会说,关系很大。 第9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获奖影片《我的章鱼老师》(My Octopus Teacher),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。 这部网飞(Netflix)原创纪录片讲述了电影人克雷格·福斯特(Craig Foster)用八年时间在南非开普敦家乡一处海藻林潜水跟拍章鱼的经历,以及他从身心交瘁、疲惫懈怠,到逐渐被章鱼和其他海底生物的智慧治愈的心路历程。 人类和章鱼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8亿年前,比人类和猫的共同祖先古老得多得多,但是章鱼神…
我姑父的渔船上有十几个船员 ,在近海捕鱼。春节闲聊,我们讲起了猫,他给我讲了一群在船上 “工作” 的猫故事,我觉得很有趣,整理记录了下来分享给大家。 最初他的船上没有猫,但是因为闹老鼠,又是偷吃,又是半夜吵闹,让船员们不得安宁。于是某一次出海前,我姑父在码头上伺机绑架了一只野猫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 野猫是否愿意去船上打工已经不可考。总之,船一离岸,四周茫茫大海,野猫就这样成了一只船猫。 船猫的生活是惬意的,它有一块很大的地盘 —— 甲板和船舱,它来去自如。 白天,它等着渔网收网,数不清的活鱼在甲板上扑腾,它冲过来叼…
你觉得椅子是你的,但猫不这么想。 上个月我收到了一个彻底改变我生活的包裹:一把重量接近90斤、我在几个月前订购的粉红色游戏椅。当我拆开包装时,我养的猫Graymalkin突然跳进去,躺在了尚未组装的椅子坐垫上。之后发生的事情证明,这只是猫占领游戏椅的第一步。 一个半月后,Gray已经迷上了那把椅子。Gray是我女友的猫,但现在也成了我的“养子”。只要我离开椅子去泡咖啡或上洗手间,回来时就会发现它懒洋洋地躺那儿。有时候,它甚至连续几小时守在桌下,一旦我离开就会往椅子上扑。它整晚都在椅子上睡觉,偶尔还会赖着不走…
城里的春天本应是喧嚣的,但2020年不同往常。 因为新冠,城市车流大大减少,最大的噪音源也随之淡去。 即使是不很严格的封城措施,也让春天的旧金山背景噪音下降了三分之二,几乎回到了半个世纪之前的水平。 鸟儿抓住了这个机会。 它们开始歌唱。 唱出来的,是几十年没有出现过的轻柔和广阔。 ———— 当环境噪声变大的时候,人们说话的声音会自然而然随之提高,这个现象被称为伦巴德效应。 过去,研究者只能用人工增加噪声的方式探究伦巴德效应怎样影响鸟儿。 如今,《科学》上的一篇新论文里,作者得到了一个反过来的机会,研究湾区城市的白冠…
J-35,Tahlequah,这是一只虎鲸的编号和昵称。 2018年7月24日,Tahlequah 产下一个幼鲸,这也是Tahlequah所在虎鲸群体3年来唯一的幼鲸。然而,这个小生命在诞生后半个小时就夭折了。 鲸群渐渐散去,但Tahlequah 却没有跟着离开,它托着死去的孩子,独自在海面上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悼念之旅。 刚生产完的Tahlequah 身体很很虚弱。但它没有觅食,不敢休息,不分昼夜地托着幼鲸的尸体,在大海中漂流着。 Tahlequah围着幼鲸的尸体游来游去,拼命用头顶着孩子的身体,不让它沉下去。 一天…
你永远别想征服一只猫。 它会求食,不合胃口也会走掉。它会撒娇,也能没来由地戛然而逃。你们之间的亲密程度取决于它的心情,而它的心情又完全不可捉摸。但是一夜之间,猫忽然成了治愈都市孤独症的最佳疗药——根据《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2018年,中国的猫主人数量达到2258万,与养狗人数的差距进一步缩小,且年轻人更倾向于养猫。 人不必时刻照看,却能时刻从猫身上获得抚慰。不管多晚,不管多累,只要回家,你的猫就在等你——或许,这就是越来越多人选择养猫、迷恋吸猫的原因。 花哥与猫的缘分始于8年前,做设计师的他无意中收…
这些天,大家突然对一件事没主意了:人和动物接触的界线在哪?有人摔死自己的宠物,有人就连看别人炒盘花蛤,都赶紧说“别吃!不怕得病吗!” 那么,人和动物,尤其是野生动物接触的界限在哪?记住一点:接触一种野生动物前,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,因为不同的野生动物,接触的界线是不一样的。 1、昆虫:被妖魔化的小东西 很多人觉得昆虫最脏,恰恰相反,昆虫是对人类相当安全的一类动物(蜱虫、蜘蛛、蝎子不是昆虫)。它们和人的亲缘关系太远,很少有共患病。 在读昆虫学研究生的时候,我们在野外,大部分昆虫都可以直接用手接触,只是蜂类或者有毒的蚂蚁…